創新服務思路 真情回報社會
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對進一步推動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農村持續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作為民主黨派九三學社的一員,今年以來,我利用所在連云港市天通農資連鎖供應總站這一平臺的優勢,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以創新的舉措,務實的作風,積極融入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局,為促進連云港市“三農”工作又好又快地發展貢獻一份力量,盡一份社會責任。工作中,著力走好“三步棋”:
創新服務思路 打造“三大工程 ”
一是培訓工程 。 目前,由于諸多原因,全市鄉鎮中的公益性農業技術人員出現銳減現象,嚴重影響了農業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據調查,上世紀九十年代,每個鄉鎮一般都配有7—10名農業技術推廣人員,自2002年鄉鎮機構改革后,每個鄉鎮只保留了1—3名農業技術推廣人員,較上世紀九十年代減少70%——80%,且他們承擔的技術服務工作所占比例很小。所以,在許多鄉鎮農民們很少看到公益性農技人員的身影,遇到技術難題,不能及時解決。為此,我們計劃從今年起準備用3年時間,在周邊相近的100個鄉鎮,挑選100名思想素質高,有一定基礎,有責任心,有事業心且熱愛農業的人員,送到南京農業大學進行短期的高規格培訓,為“三農”工作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今年3月,在省市九三學社領導的關懷下,首批培訓的40名人員已經赴南農大進行了培訓學習。
二是農業技術知識普及宣傳工程。為了普及宣傳農業技術知識,加快農業新技術推廣應用,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提高農業科技對農業的貢獻份額,從今年起,我們創辦了《天通快訊》,切合當地生產實際,把農村實用技術、國家農業方針政策、有關法律法規等信息,通過《天通快訊》及時傳播給廣大農民朋友,深受他們的歡迎。
三是一線服務工程。該項工程一方面利用所在公司現有技術力量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如利用鄉鎮成人中心校和村級農民夜校舉辦農技講座,培訓農民。另一方面是經常不斷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對農民兄弟在生產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及時進行現場給予解疑,實行面對面的“零”距離跟蹤服務,為“三農”工作獻計獻策;第三方面是創建農業技術超市,即利用公司各種農業試驗、示范基地等,展示一些便于農民看得見、學得著、容易做的農村實用技術成果。
領辦行業商會 保駕護航農業
為適應農業節約化、產業化經營需要,切實規范農資市場秩序,維護農民消費者利益,我根據目前農資市場出現的一些行為不規的苗頭,例如個別農資經銷商受利益驅動,不顧行業道德,誤導、欺詐農民消費者,在一定范圍和程度上影響敗壞了農資經銷商的聲譽,擾亂了正常的社會秩序,影響了社會和諧發展。因此,我于4月19日與蘇北5市20個縣區的信譽高、口碑好、名氣響的農資經銷大戶在海州進行了四天的磋商,擬定組建江蘇省農資業商會,以此推動行業自律,規范行業行為,實現行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共同抵制假冒偽劣農資產品,共同守法誠信經營,討伐坑農害農行為,并根據農民和農民專業化合作組織需要提供各種快捷便利的產前、產中、產后全方位服務,著力打造樹立江蘇農資經銷品牌。
致力公益事業 真情回報社會
踴獻愛心,致力社會公益事業,是我們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是領辦植保專業合作社。為了扭轉一家一戶分散防治病蟲害造成的亂用藥、濫用藥、防效差的現象。我們在深入廣泛調查的基礎上于一百多名農民組建了連云港市首家植保專業合作社,得到了上級政府和基層廣大干群一致認可,并積極參予。實踐證明植保專業合作社的成立,能及時穩準地控制病蟲害蔓延發生重大危害;明顯降低農本增加收入,減少農田污染提高農作物的品質;有效避免誤用、亂用、濫用農藥造成藥害和農藥中毒事故發生;能讓工作繁忙的農民朋友專心致志、安心工作;同時也能為缺乏勞動力的家庭排除防治病蟲害的后顧之憂;二是扶貧助弱 ,為周邊百戶特困戶提供有關農資; 三是建立200個科技示范戶,推廣農業新技術,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科技成果對農業的貢獻份額,受到了地方政府和農戶的充分肯定。
(作者系連云港市天通農資連鎖供應總站董事長、九三學社社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