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加強今年我市小麥中后期管理
由于今年我市小麥生產遇到了低溫早、時間長、多年不遇的冷冬和近期低溫天氣影響,有效積溫少,小麥各項生育指標較低,物候期推遲,苗情較常年差。4月14日凌晨的低溫雨雪天氣,會引進部分小麥小花發育不良進而成為空籽秕籽。以麥蚜、麥蜘蛛、白粉病、紋枯病、赤霉病等為主的病蟲害將進入危害盛期。部分麥田雜草較多。此期小麥正處于拔節孕穗時期,是小麥一生需水需肥最多的時期,是進一步提高成穗數和穗粒數的關鍵時期。抓好中后期的麥田管理,對于促進產量三要素的協調增長意義重大。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要認識當前小麥生產形勢,增強搞好小麥后期管理的緊迫感和主動性。
一、肥水管理
小麥孕穗前后是對養分、水分需求的敏感期。此時對小麥補充養分主要依靠葉面噴肥,為提高噴肥效益,須掌握以下四項原則:
1、噴肥時間要適宜。據試驗,小麥孕穗至齊穗期噴肥,能明顯延長葉片功能期,增加籽粒產量,是噴肥的高效期。此外,由于晴天中午氣溫高,蒸發量大,肥料利用率低,所以噴肥最好在半陰天或晴天上午9-11點和下午2點鐘以后進行,噴后24小時遇雨,應重噴。
2、肥料種類和濃度要看苗確定。磷酸二氫鉀和草木灰中的磷鉀元素能促進小麥營養物質的合成和運轉,加速籽粒灌漿,并增強植株抗倒能力;尿素可提高籽粒品質和防止早衰。因此,大面積生長正?;蚱男←?,最好噴施0.3%磷酸二氫鉀,對黃瘦弱苗,加噴1%-2%尿素溶液,或用腐熟尿液對一倍水稀釋后噴施,對葉尖、葉鞘呈現紫紅色的磯磷苗,噴2%-3%過磷酸鈣浸出液。對葉披色濃、生長茂密的旺苗,噴10%草木灰浸出液。
3、噴肥方法要得當。肥液必須噴在根色葉片或綠色莖稈、麥穗上,才能起作用。同時,小麥葉片的正、背面有很多氣孔,都應噴上肥液。要噴灑均勻,霧滴越細越好。對脫肥重、墑情差的麥田,或噴肥期出現干熱風時,要酌情增加噴肥次數。
4、其它。有病蟲發生的麥田,可在肥液中加入適量農藥兼治。但磷酸二氫鉀不宜同堿性農藥如石硫合劑,波爾多液等混合使用,以免發生反應降低肥效和藥效。
二、及時防治病蟲害
麥田后期管理重點做好“一噴三防”工作。多年實踐證明,開展“一噴三防”不僅能有效地防治病蟲害,還能防止功能葉早衰,增強植株的抗逆能力,減輕干熱風和青枯的危害,對養根護葉、提高千粒重有顯著作用??蛇x用殺蟲劑+殺菌劑+生長調節素類或營養元素的方法進行綜合防治。
1、4月下旬,主要防治麥蚜、白粉病,防青枯倒伏。
殺蟲劑主要可選用以下任一種:每畝40%毒死蜱50ml;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0ml。殺菌劑可選用以下任一種:每畝15%的三唑酮100g;25%金三銼40克;12.5%烯唑醇30g。補充養分可每畝加入磷酸二氫鉀300-400g+尿素1000g。以上三類藥劑兌水30-40kg均勻噴霧。
2、5月上旬,主要防治麥蚜、赤霉病,防青枯倒伏。
殺蟲劑主要可選用以下任一種:畝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天龍寶);30%氰戊•氧樂果80g;23%氧樂酮100g。殺菌劑可選用多菌靈150ml。補充養分可選用磷酸二氫鉀300-400g+尿素1000g。以上三類藥劑兌水30-40kg均勻噴霧。
3、小麥花后10-15天,主要防治麥蚜、白粉病,提高粒重,防倒伏。
殺蟲劑主要可選用以下任一種:畝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天龍寶);30%氰戊•氧樂果80g;23%氧樂酮100g。殺菌劑可選用以下任一種:多菌靈150ml或12.5%的志信星。補充養分可選用磷酸二氫鉀300-400g。以上三類藥劑兌水30-40kg均勻噴霧。
噴藥時要注意選擇在無風無雨天進行,如噴后4小時內遇雨要補噴一次。
三、及時拔除雜草
雜草是小麥的大敵,不僅與小麥爭光、爭水、爭肥,而且可誘發多種病蟲害,又影響農業形象,要及時進行人工拔除,并帶出田間進行深埋或燒毀。
四、適時進行收獲
蠟熟末期是小麥收獲適期,要掌握時機適時進行收割。適時收獲能防止養分倒流,減少損失,增加產量。蠟熟末期的標準是:上部葉片、葉鞘黃而不枯,80%以上的籽粒背腹面變黃變硬,用指甲可壓扁,但擠不出漿來。要根據以上標準及時收獲,確保小麥顆粒歸倉,豐產豐收。